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38章奇哉怪哉
唐知府自认出的考题不难,若是诸生被这两道经义题难住,他这一关便很难过了。
唐知府也在心中细想,考生如何作答才符合他的要求。
唐知府考中进士的时间要比黎知县更早一些,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,与当今礼部尚书李春芳乃是同年,只是虽为同科,二人境遇却截然不同,李春芳是当年的状元,初入官场便是翰林,今年四月更是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,而他是三甲出身,第一任官职便是外放到地方,兜兜转转才任了镇江知府。
唐知府与李春芳不熟悉,不过毕竟是同年,他进京叙职时也曾走通李春芳的关系,等知府任期满了,他便能更进一步。
因而在这最后一任,他着实想做出一些成绩。
唐知府手边倒是有几个名单,皆是本府大族“推荐”
的人选,唐知府接的时候倒没说什么,私底下却着实恼了。
为何?
只因府试名额一共五十人,做关系递条子到他这里的竟有足足六十六名。
到底自己是知府还是他们是知府?若按他们所列之人去选,不用猜唐知府也知道,选的必然是没有真才实学之人,便是院试侥幸能过,到了乡试之中也会露出马脚。
就算其中一二人果有实才,唐知府也不愿取了,真有实才也不会递条子到他这里。
唐知府在镇江一府任满三年,诸事受掣肘颇多,不得不依赖府中大族,眼下他即将调职,倒是不必卖这个面子,若是往年,他手中少不得漏出七八个名额。
考生三千,有门路的恐怕有几百,若是人人都满足了,他这知府也就是个空架子罢了。
……
柳贺仍在思索题目。
日头渐渐上来,他埋头苦思,额头不觉间已浸满了汗珠,柳贺顾不上擦,视线落在稿纸上,思维却在飞转着。
他之所以选《诗》作为本经,正是爱《诗》的淳朴,《诗》中没有太多大道理,男女之情,宴饮之乐,祭祀之诚,欺凌之怨……都相当直白地体现了出来。
相比其他四经,《诗》更以百姓之口诉百姓的喜怒哀乐。
《小雅》这篇也是一样,虽祈求的是上天,可依然要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,劝导天子行祭祀之礼,同时劝课农桑,扶弱济困。
这一类型的文章柳贺写了不少,毕竟四书五经的本旨便是以圣人之言引导万民,要他写得花团锦簇也可以,毕竟他看过那么多篇程文,精髓也能模仿到十分之一。
四书五经义,包括第三场的策问,基本都有建议,只不过四书五经义中多了为什么是什么,策问则侧重于该怎么做,但在各级考试中,便是策问的怎么做依旧是浮词居多。
毕竟说起来总是容易的,难的是怎么做。
就算洋洋洒洒写上千字长文,实际操作中也未必可行。
柳贺还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兼具可读性与实用性。
这般思索着,他先将破题之句写下——“农夫颂美其上冀天泽之降而蒙其余惠,致地利之盛而漙其余惠。”
这一句写完,柳贺擦了擦手心的汗,握紧毛笔写下第二句——盖天泽降而地利盛也。
破题与承题顺了,柳贺思路慢慢也就打开了。
他此刻已全无困意,相反,这篇文章思索得够久,将他全身精力都调动起来了。
眼下思索得过程结束,柳贺文章框架已出,之后只需将内容填充进去即可。
他在家时的苦练起了效果,在那时,纵然毫无灵感,柳贺也强逼自己写,写到后来,他不仅破题越来越快,后续内容也思考得越来越快,待没有灵感的那一阵过去,再下笔时已是文思泉涌。
何
况他如今文辞与文章深度皆提升了不止一筹,便是灵感不足,依然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。
只不过在思考充分的情况下,他的所思所想更加充分严谨,文章便不仅仅是花架子,而是真有经世致用的内容在。
柳贺将第二题的内容在稿纸上写下,这篇文破题难,承题难,但到了后来该怎么做却是柳贺擅长的部分了,大明朝的文人喷子多,干实事的少,不得不说也和科举的内容有关,四书五经中的章句涵盖甚广,就算没干过,圣人说了,亚圣说了,捧着圣人之言当战斗机,喷遍天下都无敌。
所以大明朝才有一大特产——言官。
大明言官气势之盛,历朝历代绝无仅有。
柳贺作文的同时,堂中有书吏来到诸生桌前,将考生们所写的第一道题收了上去。
这便是提堂坐号的意义所在。
...
第一次下山的小道士柳阳,武功高超医术绝世,面对美女小徒孙的诱惑,该何去何从?...
一场车祸,订婚礼上,他另娶她人,她将他送的戒指扔到他的面前,祝福他永远不要后悔! 她本以为终于可以放下一切离开,却被陌生男人拉入房间,灼热的呼吸点燃夜的温度帮帮我,我会对你负责。 一夜之后,她的无名指,被人强行戴上了一枚价值连城的戒指。...
苏泽明本是江北市顶级大少,因为遭人暗算,公司倒闭,自己还患上了绝症,绝望之下,他去了海外求医,进入了药帝门,将医道和武道都修炼到了巅峰,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新一代‘药帝’!这一次,他强势归来,要让那些从前都高高在上,踩过他的人,都低下那头颅,尊他为帝!...
威风凛凛的九州战神,本想着龙隐都市,弥补自己五年前犯下的过错。谁知对方视他如草莽,恣意凌辱。一怒之下,他将手中龙符交到一旁小姨子手中…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