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《灵峰宗论》最快更新[630kan.cc]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32面。
这一段是讲能观心性,则具足一切佛法。
我们能够观照一念的心性即空即假即中,我们就能够通往诸法实相,就能够成就无量无边的佛法的功德,这个是天台宗修行的一个方法。
看最后一段:
迷此一念即空则为六凡,
迷即假则为二乘,
迷即中则为别教。
对于诸法实相的一个迷悟的差别就安立了十法界。
说这个人为什么会在六凡法界流转呢?他的因缘在哪里?就是“迷此一念即空”
——这个人他内心当中他一直认为他的内心当中有一个真实的自我,有这个自我,他的有所得的心使令他虽然造了很多的善业,但是他不能解脱十二因缘的力量,无明缘行、行缘识、乃至于生老病死的这个流转的力量,不可以。
他内心当中一直处在有所得的境界,他只能在有相的境界分别,所以说他不能解脱生死的。
六凡法界就是“迷此一念心性即空”
,他一直认为有所得。
“迷即假则为二乘”
:二乘的圣人观一切法空,把我们对于常一主宰我的那个颠倒的戏论给消灭了,但是二乘人不修假观,对无量无边的差别因缘他不明白。
所以在律上说,有一个居士问一个阿罗汉盐巴要怎么去使用,阿罗汉不清楚;问一个凡夫比丘,这个比丘能够讲出盐巴有十种的功能出来。
这个是怎么回事呢?这个叫作不染污无知。
这种无知它不起烦恼的,不障碍出离三界,但是这个无知是一种所知障,障碍我们所知的境界。
佛陀是二障永除,名为正遍知。
佛陀能够把这个所知障完全息灭,佛陀那一念心叫正遍知。
什么叫正遍知呢?《华严经》上说,佛陀的一念的心性,一念间造一切法。
佛陀的每一个念头明白一切的法,世界上有无量无边的众生,他打什么妄想,佛陀如实地知、如实地见。
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,正遍知,正确地普遍地了知一切法,同时的。
当然这个是甚深甚深,二乘人当然这方面就比较差,二乘人对即假他是迷惑的,所以他不能够去成就无量无边的三昧陀罗尼来庄严他这一念空性。
“迷即中则为别教”
——别教的菩萨他有时候修空观,他就会对假观比较薄弱;他一修假观有时候就生起执着,有所得的心又会现前。
这个空跟有很难调和,别教的菩萨中道的实相就是很难均等。
惟悟现前一念当下即空假中,则十界无非即空假中,不于九法界外别趋佛界,亦不于佛界外别有九界,是谓三千果成,咸称常乐矣!
三观的修行次第:
刚开始我们先观照现前一念,我们经常地观照我们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,这个内心当中就能够入不思议境,入这个妙法。
然后,你观你现前一念即空即假即中以后,你就能够以这样的观念普遍地观十法界都是即空即假即中。
所以说不于九法界外有一个佛界,也不于佛界外有九法界。
这个意思就是说,当然这个九法界是众生法界,那是一个惑业苦的法界,佛法界是一个万德庄严的法界。
但是当我们用一念心性来观察的时候,这两个杂染的、清净的法界就统一起来了。
就是一念的迷、生死浩然,一念的悟、轮回顿息。
从一念的心性来说,佛法界没有离开众生法界,众生法界没有离开佛法界,就是一念心性的染净的差别而已。
这样子呢,“三千果成,咸称常乐”
,这个三千果成是比喻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、这种常乐我净的功德就能够慢慢成就。
下载客户端,查看完整作品简介。...
div
小说主人公是夏极夏小苏的小说是夏极皇子看了两年佛经,它的作者是剪水II所编写的穿越重生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大周王都,天阙城。城西的神女阁里,三层栏杆凭栏处,是一个醉醺醺的少年趴着,少年名为夏极。他口中念念有词重帏深下莫愁堂,卧后清宵细细长。神女生涯原是梦,小姑居处本无郎。...
一桩冤案,白瑾瑜从大元第一天才,沦为奴隶之身,下嫁农夫,遭婆婆打骂,就连村民都能够将她踩在脚下,三年蛰伏,她受尽屈辱。当所有人都打赌她再翻不了身时灭大元第一帮派,一路手刃仇敌,成为皇城白家家主!权势滔天!扮猪吃虎!她玩的比谁都溜!丹药功法钱财势力,整个大元她独一份!青梅竹马一朝性情大变,野心勃勃且狠辣变态,偏偏要强娶她回门?她在村中嫁的少年,不仅绝色之姿,性情孤傲古怪,未来竟是帝王之尊?她只想...
朱雀中学校规第一条,禁止师生恋!第二条,禁止师生恋!第三条,禁止师生恋!—我坚定不移的认为穿白色半透明衬衣,里面的黑色Bra若隐若现的学生妹子才是最性感的女神!...
这是一部关于洪荒的小说,却是不一样的洪荒,鸿钧不是坏的,准提不是无耻的,原始也不是心胸狭窄的。洪荒也不是小说的终点。所有的内容尽量抛弃那些写烂的老套情节,力求写出新意,如果觉得好的帮忙收藏推荐吧。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!朋友帮忙建了个群202052728。欢迎加入交流!...